足球故事
海南爱动体育  >>  足球联盟  >>  足球故事  >>  正文

韦海英成香港议员 海南足球妹子的黑马人生再巅峰

发布时间:2015-04-12 15:59:06  |   来源:体坛周报-李响  |   点击:5937

19年前,她是足球场上的奇兵,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半决赛,韦海英以替补身份登场,连入两球帮助中国女足3比2逆转巴西;5年前,他在香港区议员选举中脱颖而出,一举步入政坛——她习惯了在人生中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如今身居香港,她没有伏明霞、郭晶晶那样令人艳羡的豪门生活,但她的黑马人生却得以再上巅峰。这是曾帮助北京奥运会承办马术盛装舞步赛事的繁华之都,而如今在这里,韦海英自己身着盛装,翩翩起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广东女子足球队,瘦小黝黑的韦海英被队友们称作“阿鹩(广东话音同‘溜’)”,意指她像鹩哥一样说个不停,彼时的小女孩对这个绰号曾颇为抗拒。如今,议员韦海英是名副其实的“阿鹩”,“整日除了说,就是笑,笑得脸都僵了。”

3年前的一天,她第一次笑到面容麻木。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从早上7点到晚上22点,助手和义工在27座楼里上蹿下跳为她拉票,韦海英站在大坑东街头,像橱窗里的模特,对每个人鞠躬说“你好,请支持2号韦海英”,甚至在对手派来挑衅的老太太将她唤作“大陆妹”恶语相向时,依然维持笑容,轻言细语。

16年前匆匆领证归队,韦海英未曾感受身披婚纱的幸福。选举智囊团的首要人物何伟民早早的告诫她,竞选日她便是婚礼上的新嫁娘,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只管微笑。敲锣打鼓抬轿子,脏活累活是他们的。嫁到香港的排球队员孙悦、曾代表香港乒乓球队出战的前国手李静和高礼泽都来为她站街拉票。

当天午夜,韦海英顺利当选,战胜从政28年未尝败绩的民协二号人物谭国侨,被香港媒体称为2011年度全港区议员竞选中最大的“黑马”。

优雅亮相:奥运会单骑救主

1996年夏天,韦海英是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场上的黑马。7月28日,中国女足和巴西队的半决赛,被罚下1人的中国队1比2落后于对手。第70分钟,25岁的韦海英披挂上阵,第80分钟、第85分钟,她梅开二度,帮助中国女足3比2成功逆转,闯入最后的决赛。那场比赛是中国女足史上的经典战例,速度惊人、善于突破的韦海英奔跑的身影永久定格在国人的记忆中。

她被人们冠以中国队的“奇兵”、“福将”,甚至更早,韦海英就显露出她的黑马本色。将她挑选进入国家队的商瑞华对1991年中国队和美国队在长春进行的对抗赛记忆犹新,那是有史以来中国女足首次让美国人品尝败绩。第70分钟替补上场的韦海英接到牛丽杰的右路传中,一脚劲射,改写1比1的比分。

将时间推回到更远——12岁之前,海南屯昌姑娘韦海英还搞不懂足球是什么。她和两个姐姐继承了警察父亲的身体素质,大姐在学校打篮球,二姐在田径队,韦海英却不爱体育,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调皮贪玩,还遗传了父亲的火爆脾气。

12岁的韦海英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来到海口,从短跑转到跨栏,半年后,广东“左脚王”冯荣灿在海口的训练场上发现了韦海英。海南业余体校尚未开展女子足球,女孩子们追着皮球兴奋得喊叫,实在没人换了,跑道上的韦海英也被教练命令上场。

“瞎跑了一会,连球都没碰到。”第一次见到足球的韦海英却被冯荣灿一眼相中。暑假里韦海英瞒着家里人,坐上海口到广州的轮船。两天一夜,漫长旅途在孩子们的说笑中一晃而过。

1983年夏天,30多个女孩住进了广州东校场的体校宿舍,她们中的20人将进入筹建中的广东女足。同年底,中国有了第一支国家女子足球队。商瑞华带队的首次集训,球队面临“三无”窘境——没有球鞋,没有运动服,没有补助。

退役后定居香港的韦海英去探望启蒙教练冯荣灿,问为何当年会看中她,老教练回答,她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勇猛顽强,敢打敢拼。1985年,韦海英正式进入广东省女足,3年后进入商瑞华率领的中国女足。

规定动作:“阿鹩”的玫瑰香颂

在商瑞华和马元安这两位中国女足的元老眼中,大概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韦海英。

初进国家队的韦海英是队里的小不点。钟红莲、李秀馥这样的辽宁队员时常因为纪律问题令商瑞华头疼,韦海英和其他南方球员一样,乖巧听话,训练认真。一天4小时的训练结束,商瑞华单独给脚下技术欠缺的韦海英开小灶,加练40分钟。

“阿鹩”的绰号被来自北方的大部分队友叫成了“阿六”。“阿六”的个性与她的足球风格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锋芒毕露。直到不久前的老女足队员聚会上,还会有人提起韦海英曾经的“壮举”——

教练为12分钟耐力跑设立了奖金,赵丽红等耐力强的队员轻松超过3000米,韦海英永远与奖金无缘。一次跑步结束后,韦海英大大咧咧地和马元安调侃:还设奖金干什么,马指,您干脆直接把钱送给阿猫(赵丽红的外号)得了!

“敢说敢做”,孙庆梅如此形容韦海英。作为队长和同屋的孙庆梅没少开导这个小妹妹:理解马指的意图,对手很强的情况下,你体力不好,下半场上去冲一冲,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二人的默契在朝夕相处中积淀,奥运会中巴之战,韦海英打进的两个球都得益于孙庆梅的助攻。

“当年说话太直,得罪人。”退役后的韦海英也曾反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成熟,“教练说我,我只会顶嘴,却不知如何有效沟通。”韦海英做过许多假设,扪心自问很多如果,假如不那么幼稚冲动,如果一直有人给她开小灶,假如她私下找教练沟通,如果当年再咬咬牙、执着一些,如果曾经有人挽留她……

奥运会决赛她会首发吗?再次成为拯救中国队的黑马,中国队战胜美国队夺金?不会在26岁当打的年龄退役?……这些如果是长在她心底的刺,从不敢轻易触碰。

退役后的韦海英逢年过节会给马元安打电话问候。他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韦海英都和她的教练开着半真半假的玩笑,“当年为何不让我打主力啊,您当年就是偏向阿猫。”对于弟子的问题,马元安云淡风轻,“你当年体力不行啊。”

韦海英终于在去年参加济南“长寿杯”时将困扰了自己18年的疑问郑重抛出——奥运会决赛为何不让她首发,在她成功逆转巴西,状态和信心都处于巅峰的时候。马元安给她做了详细解释,从战术需要到队员特点。

只不过她根本没有记住答案。她需要的不是答案,那更像一个仪式,一个交代,让她可以心平气和地告别15年的职业生涯,对30年前只身飘洋过海的小姑娘说句再见。
自由演绎:是缘是债是场梦

“我需要的不过一句窝心的话,像现在的工作,一个问候、一个微笑,就可以让居民感到温暖。”韦海英的双眼雾气升腾。

退役后的韦海英南下香港,开启另一段人生。和她一起退役的孙庆梅去了河北足协,水庆霞去上海足协,施桂红到广州足协,鼎盛时期的铿锵玫瑰大多归宿圆满。追随先生定居香港,韦海英未曾向领导要求安排工作。

韦海英的先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TVB当红小生刘锡明同名。1991年年底,做服装生意的香港人刘锡明和警察朋友一起去广州踢球,对手是广东女足。刘锡明和韦海英都是场上前锋,原本没有交集。后卫的一脚球打到韦海英的脸上,嘴角流血,警察们纷纷上前慰问,刘锡明不知被踢的女孩子是谁,还曾疑惑众人为何如此紧张。当晚,受伤的韦海英收到了后卫的鲜花,一群人去KTV。

刘锡明唱了另一个刘锡明的成名曲《是缘是债是场梦》,也让韦海英记住了他的名字。三天后,刘锡明专程跑到广州请韦海英喝茶。“就像那首歌,真的是缘分。”几个月后,两人正式交往,1995年结婚,领了证的韦海英第二天就回到国家队备战奥运会,队友们笑言,中国队的“黑珍珠”、“黑牡丹”终于被人摘走了。

可以睡懒觉了——那是韦海英初到香港最惬意的感受,然而两个月后她开始想念足球。她通过朋友认识了香港元老队、香港女足的队员,还在当打之年的韦海英跟着几支队伍混迹于港岛、九龙、元朗、新界的各个草地球场、硬地7人制球场。老公感叹,他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都没她踢过的球场多。

香港足总举办青少年培训,韦海英义务教课,每天坐一个小时的巴士去新界屯门。早已在广东队学得一口流利白话的韦海英并未觉得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反而有种如鱼得水的自然随意。

2002年,韦海英从D级教练证考到A级,在维多利亚公园球场成立了少年培训班,将其命名为“明英队”。学费低廉,一个孩子每周一节课,一节课50港币。再加上其他的培训收入,韦海英月入不过1万5千港币。

彼时,前跳水队员伏明霞和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的恋情轰动全港,开启大陆运动员嫁入香港豪门之先河。韦海英算是最早期赴港定居的运动员,只不过,同样嫁到香港,生活处境却是天壤之别。

2007年年初,韦海英跟着做义工的朋友去九龙深水埗区大坑东村探访老人,“好像忽然走进了另一个香港”,一座座火柴盒状陈旧的公屋,狭小的窗,斑驳的墙,楼下花坛上坐着三五成群晒太阳的老人。

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的深水埗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区域之一,也是如今香港的贫民区,住宅以公屋为主(公屋即廉租房),居民家庭月收入不足1万4千港币,长者比例近两成。内地人趋之若鹜购买电子产品的鸭寮街离大坑东村不远,往南坐两站地铁便是旺角。

老人聊天的时候,韦海英才忆起定居香港后第一次踢野球就在大坑东足球场,之后她短暂执教香港女足时,也曾在附近的香港女足基地训练。这里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尖沙咀、中环,也不似杜琪峰电影镜头里的黑帮横行、鱼龙混杂,流淌着恬淡的生活气息,浸润在笑容和倾计(白话:聊天)里的世态人情。

“我从未深入地接触香港人、香港社会,也许这里才是最真实的香港。”韦海英喜欢义工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在来港10年后,慢慢地、真正地融入了她的第二故乡。在海南同乡协会的推荐下,韦海英参加了2007年深水埗区区议员竞选。

900票之差,韦海英落选,却也在意料之中。她并不气馁,为了在村子里设立办事处,她必须得到500多户居民的签名支持。韦海英挨家挨户敲门,推销自己。办事处要经过两年的审批,没有落脚点,她在大坑东、南山村的街头徘徊,找村民聊天。有了办公室,她正式成为南山居民协会主席,组织座谈会、旅游,上门家访,派发传单。1400多天,她终于让自己的笑脸印刻在村民的心上。

原地转身:深水埗的孺子牛

熟悉的右路,蓝色运动服、绿色足球鞋,奔跑的身影轻盈迅捷。23日傍晚,旺角晏架街硬地球场,几个学生仔看着混在一群老中青男队员里的中年女人困惑不已。直到有人告诉他们,那个人是拿过奥运银牌的中国女足队员,迷惑化为崇拜,“好劲啊!”

做了议员后,韦海英少有踢球的时间。一周五天半工作,周六清晨7点赶到村里和老人家一起晨练。区议会常设5个委员,韦海英是长者委员会主席,晚上常常加班开会,回到位于港岛东边北角的家里已近午夜。

她说自己相当于内地的“街道办主任”、“居委会大妈”,只不过认识的居民多些。实际并非如此,香港区议会虽然没有实权,但它是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帮助居民在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及服务等事务向政府提出意见,还要负责举办社区文化康乐活动。

政府每月给议员办事处固定拨款24000港币,用于支付租金、助理工资、组织活动、印刷传单等日常开销。韦海英的薪水22000港币,外加4千元应酬补贴,几乎每月都要参加居民的红白喜事。

那个小小的门脸是韦海英经营的生意,她管理着包括何伟民在内的3个助手,在费用不够运营的时候甚至自己贴钱。每周她还有固定的两个时间接待居民,没有人要求她汇报工作,也没有人监督她上下班,然而她的勤力和敬业,体现在与村民们相处的每时每刻和她应对的邻里琐事。

办公室锦旗上写着“务实为居民,甘为孺子牛”。她是村民口中的“阿英”、“韦小姐”、“英姐”,她喜欢村子里浓郁的人情味。看到她加班,有人端来老火靓汤,谁家的孩子从国外回来,老人送来巧克力、蜂胶,她感冒喉咙疼,村民为她煲凉茶。

住在大坑西村80多岁的老球迷一眼认出她,记得在旺角球场看过她比赛,球场上的韦小姐扎个辫子,跑得飞快。“我觉得好亲切,虽然工作辛苦,第二天一早就忘了。像当年的训练,每天累得动不了,太阳升起,又是新的一天。”村子里也有刚从内地过来的新移民,对她更为熟悉,主动帮她做义工。

韦海英管辖的3个村子里有两个标准球场,一个硬地和一个人工草坪7人制球场。办事处设立了两个青少年足球队,找来教练免费为孩子培训,周末拉赞助请裁判,组织孩子们参加社区间的比赛。韦海英还组织了社区联队,每年为村民表演赛。

这天晚上,韦海英的身份是“光辉旅游队”队员,和另一支公司球队比赛。赛后,她和相交了10多年的香港本地球友们聚餐,夜茶喝到晚上11点。足球,仍然贯穿于她的生活,承载她的快乐,似乎也正是足球,为她打开通往下一段人生的大门。

孙庆梅、白洁等人起初都不太看好韦海英的从政道路,殊不知她的棱角经过时间的打磨慢慢圆润平滑。11年前,一年的沈阳金德副总差事,不仅仅让韦海英学的酒量大增,还让她领略了人事斗争的残酷。

与她交好的孙雯说韦海英“成熟多了”。“她以前脾气急躁,讲话直率,居民对她有意见,现在变了许多。”何伟民说,如果明年参加选举,韦海英的连任几率很大。

尾声

午夜时分,霓虹璀璨,旺角街头亮如白昼。苗条挺拔,步履轻快,微锁的眉头流露依稀的倦意,议员韦海英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她在人行道护栏的海报前驻足,那是她成为议员后养成的习惯,就像她刚刚指挥自己的朋友去对手那里索要传单,以备参考借鉴。

16年前的夜晚,退役球员韦海英从旺角球场出来,汇入匆匆人流,跳上通宵巴士,宽阔的车厢里只有她一个孤单乘客。

岁月流转,世情变换,从内地到香港,从足球场上的铿锵玫瑰到区议会民选议员,韦海英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奔波打拼,继续她的盛装舞步。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属 海南爱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任何媒体、网站、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转载。
联系方式:18389776769     邮箱:2636191431@qq.com
琼ICP备15002758号